近期,“金融16条”“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已形成“组合拳”,推动优质房企融资恢复。随着政策加速落地,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趋稳。
先开户、再销户、再另外开户,以便赚取开户福利?据媒体报道,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有所冒头。市场各方应共同努力,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实施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开放又迎新举措。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按照全覆盖原则,将所有表外业务统一纳入监管。此举旨在进一步规范表外业务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报告2022》显示,近年来,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各省发展差距缩小。根据报告,2017年至2021年,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指数得分的中位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总指数得分的中位数从2017年的47.61分增长至2021年的97.33分,增长104.44%;总指数得分中位数的最高分增长72.28%;总指数得分中位数的最低分增长105.42%,这说明无论是全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基期水平较好或较差的县域近5年总体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是一项重要举措。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逆回购操作力度逐渐加大,由上周的净回笼转变为本周的净投放。11月30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7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29日,人民银行开展了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780亿元,加上28日净投放的520亿元,两日已实现1300亿元净投放。
近日,以“协同完善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体系”为议题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深入研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普惠金融政策良好生态建言献策。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手段,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目前财政金融工具支持力度如何?怎样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如何撬动更多有效投资加速落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随着数以亿计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尤为迫切。由于新市民人数多、流动性强、收入不稳定、从事行业分布广,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挖掘这3亿人的蓝海富矿,既是一个难得机遇,又将面临重重挑战。
近日,A股某上市银行发公告称,其股东通过沪股通方式累计增持该行股份425万股。早在今年6月份,该行曾公告,由多名持股5%以上的股东和董监高人员合计增持股份不低于5420.65万元。同一家银行接连发布稳股价方案,引来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核心引擎,充分发掘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对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